飞机雷电间接效应仿真与研究

被引:13
作者
黄军玲 [1 ]
周利军 [2 ]
谢家雨 [1 ]
高强 [2 ]
机构
[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2]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雷电间接效应; 大电流注入; 飞机线路; 孔缝耦合; 表面电流分布; 感应电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V32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分析雷电对飞机的间接效应,采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电磁仿真软件CST,对某小型纯金属机身飞机进行大电流脉冲注入仿真。具体仿真分析注入不同雷电流模型,雷电以3种路径击中飞机时,飞机的表面电流分布、舱内外不同部位的瞬态磁场分布以及内部不同类型电缆的耦合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飞机表面电流分布与雷击路径有关,与雷电流模型无关;飞机内部电缆耦合情况受雷电流参数影响较大;且不同类型电缆有不同的耦合表现;飞机各部位的磁场强度随雷电流幅值增大呈线性增长,舱内机箱上的磁场强度是机身外部磁场强度最大值的0.29%。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含孔缝金属腔体电磁场增强效应的形成机理仿真 [J].
魏光辉 ;
李凯 ;
潘晓东 ;
张龙 ;
李新峰 .
高电压技术, 2014, 40 (06) :1637-1643
[2]   飞机雷击附着区域的划分仿真研究 [J].
高成 ;
宋双 ;
郭永超 ;
杨强 .
电波科学学报, 2012, (06) :1238-1243+1267
[3]   飞机闪电间接效应数值仿真分析 [J].
郭飞 ;
周璧华 ;
高成 .
电波科学学报, 2012, (06) :1129-1135+1264
[4]   孔缝对航空器电子设备舱屏蔽效能的影响 [J].
周超 ;
彭卫东 ;
何建 ;
胡焱 ;
高丽霞 ;
刘英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12 (24) :6107-6112
[5]   飞行器雷击附着点数值仿真研究 [J].
赵玉龙 ;
刘光斌 ;
余志勇 .
微波学报, 2012, 28 (04) :39-42
[6]   整机雷电间接效应防护试验的若干技术探讨 [J].
陈奇平 ;
方金鹏 ;
王万富 .
微波学报, 2012, (S3) :305-308
[7]   电磁兼容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 [J].
丁永平 ;
王添文 ;
王洪亮 .
装备环境工程, 2010, 7 (04) :36-41+56
[8]   飞机模型雷击附着点试验研究 [J].
温浩 ;
侯新宇 ;
王宏 .
高电压技术, 2006, (07) :90-92
[9]   电磁场数值模拟TLM算法及其应用 [J].
张虹 ;
王庆康 ;
徐勤卫 .
电讯技术, 2002, (05) :59-65
[10]   雷电流波形对雷击建筑物时室内磁场分布的影响 [J].
王庆 ;
傅正财 ;
周岐斌 ;
杜亚平 .
高电压技术, 2001, (01)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