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24小时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其发病后1天、2天、4天、8天、12天血清MMP-9浓度。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于发病后1天、2天、4天、8天、12天分别为(261.7±128.4)μg/L、(382.8±151.6)μg/L、(302.7±138.4)μg/L、(283.5±121.3)μg/L、(236.6±112.9)μg/L,与对照组水平(147.1±108.6)μg/L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发病后2天水平升高尤著,此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梗死灶组患者发病后2天血清MMP-9水平高于中、小梗死灶组(F=6.179,P<0.01),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灶大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天血清MMP-9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482,P<0.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天血清MMP-9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536,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MMP-9水平各时间点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MMP-9水平明显升高,提示MMP-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越大、脑损伤越重,血清MMP-9升高越明显。血清MMP-9水平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