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主干边界断层(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成因解释

被引:53
作者
漆家福
肖焕钦
张卫刚
机构
[1]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断层几何学; 断层位移; 双向伸展构造;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是由西部和北部的伸展边界断层控制发育的复式半地堑。凹陷北部边缘的陈南断层 (带 )、西部边缘的平南断层 (带 )和高青断层等主干边界断层的产状多变。在区域尺度上 ,主干边界断层总体走向西段为北东向、中段为近东西向、东段为北西西向 ;在制图尺度上 ,断层面为呈波状起伏的铲式断层面 ,发育有侧向和斜向断坡。不同走向的断层在古近纪同时具有正断层位移特征 ,显示出双向伸展的构造变形格局。对主干边界断层上盘的层序充填特征及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的分析表明 ,始新世主干边界断层主要为北西 南东向伸展位移 ,渐新世主要为近南北向伸展位移。这种双向伸展变形的运动学特征 ,可以用区域北西 南东向引张作用和北北东向深断裂 (如郯庐断裂带 )右旋走滑诱导的近南北向引张作用的双重动力学过程叠加来加以解释。图 4参 13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
[2]   构造因素对半地堑盆地的层序充填的影响 [J].
漆家福 ;
杨桥 ;
童亨茂 ;
陆克政 .
地球科学, 1997, (06) :45-50
[3]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4]   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 [J].
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陈发景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4) :316-323
[5]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6]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 [J].
李德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79, (02) :1-10
[7]  
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M]. 地质出版社 , 陆克政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