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石柱地区聚气系统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爱国
汪福勇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石柱复向斜; 隆起; 天然气; 勘探; 油气藏形成; 聚气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中首次引入聚气系统的概念 ,认为渝东石柱古隆起—斜坡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圈闭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 ,石柱古隆起为低势区 ,与高势区 (西侧的垫江、东北侧的万县凹陷和东侧的湘鄂西凹陷区 )构成了聚气系统 ,印支运动期以来一次聚集成藏 ,喜马拉雅运动期褶断运动使天然气二次聚集成藏。石柱聚气系统垂向上可划分为 3个主要的聚气单元 ,S(志留系 )—P1q(下二叠统栖霞组 )聚气单元成藏条件相对最好 ,应作为主要勘探目标 ,主探石炭系黄龙组 ;P2 l(上二叠统龙潭组 )—T1d1+ 2 (下三叠统大冶组一段、二段 )聚气单元和S(志留系 )—T1j1(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 )聚气单元的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分布规律复杂 ,应将二叠系长兴组和下三叠统大冶组三段作为兼探目标 ,以提高该区的勘探效益。图 2表 1参 2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2+15 +15-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制油气作用
    庞雄奇
    姜振学
    李建青
    周瑞年
    [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 53 - 57+127
  • [2] 聚气系统天然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许静华
    黄志龙
    郝石生
    柳广弟
    [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4) : 3 - 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