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

被引:17
作者
胡宏标
张文静
陈兵林
王友华
束红梅
周治国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棉铃; 棉铃对位叶; C/N;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C/N随铃龄的变化可用y=at2+bt+c拟合[y为C/N,t为铃龄(d),a、b、c为常数],其主要特征值(a、b、c和C/N最大值)与单铃干物重(即单个棉铃的铃壳、棉籽和纤维3部分干重之和)和铃重(即棉籽和纤维两部分干重之和)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衣分和铃壳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以a、b、c和C/N最大值为变量可将14个棉花品种聚类为Ⅰ(美棉33B等6个品种)、Ⅱ(科棉1号等6个品种)和Ⅲ(中棉所35和中棉所38)3个类群,三者棉铃对位叶C/N及单铃干物重的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类群Ⅲ铃龄10~17d期间的棉铃对位叶C/N显著高于类群Ⅰ和类群Ⅱ,铃龄24d之后仍保持在2.5左右,整个铃期内变幅最大,平均值最高,其单铃干物重快速增长期最长,平均增长速率最小,最终单铃干物重和铃重均最大,但3个类群棉花棉铃干物质在棉铃各部分分配率的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最终衣分和皮棉产量与棉铃对位叶C/N变化特性无明显相关性。棉铃对位叶C/N变化的基因型差异显著,棉铃对位叶C/N在铃龄10~17d期间高、铃龄24d之后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棉铃干物质的积累。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移栽Bt棉的生长发育及其碳氮代谢研究 [J].
张祥 ;
陈德华 ;
王进友 ;
夏文省 ;
陈源 ;
顾万荣 ;
吴云康 .
棉花学报, 2006, (01) :37-42
[2]   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氮素代谢特征 [J].
徐立华 ;
李国锋 ;
杨长琴 ;
杨德银 .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03) :150-154
[3]   Bt转基因棉氮代谢生理变化的研究附视频 [J].
陈后庆 ;
刘燕 ;
张祥 ;
陈德华 .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04) :20-24
[4]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J].
赵会杰 ;
邹琦 ;
张秀英 .
作物学报, 2003, (05) :676-681
[5]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碳氮代谢特点及籽粒淀粉积累动态 [J].
高松洁 ;
王文静 ;
郭天财 ;
韩锦峰 .
作物学报, 2003, (03) :427-431
[6]   转Bt基因抗虫棉产量器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J].
田晓莉 ;
杨培珠 ;
王保民 ;
段留生 ;
李召虎 ;
何钟佩 .
作物杂志, 2003, (02) :17-20
[7]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J].
田晓莉 ;
杨培珠 ;
王保民 ;
何钟佩 .
棉花学报, 2000, (04) :172-175
[8]   转Bt基因棉新棉33B叶片氮素代谢特征及其化学调控潜力 [J].
董志强 ;
何钟佩 ;
翟学军 .
棉花学报, 2000, (03) :113-117
[9]   烤烟碳氮代谢几个问题的探讨 [J].
史宏志 ;
韩锦峰 .
烟草科技, 1998, (02)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