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劳动力转移假说的理论分析及其中国的实证检验:1996—2006

被引:6
作者
何帆
任保平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异质劳动力假说; 劳动力转移; 农业产出; 农业工资;
D O I
10.13246/j.cnki.jae.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F241 [劳动力];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现有的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都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同质性假定前提下做出的。然而,许多经验事实证明农村转移劳动力与滞留劳动力存在着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因此以农村转移劳动力和滞留劳动力异质性假设为前提,本文对农业产出和农业工资的决定机制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说,并且采用沿海东部地区和内陆西部地区的分省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 [J].
刘传江 ;
董延芳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4) :50-57+96
[2]   转型中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两种转移模式——从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要素配置模型引起的思考 [J].
许经勇 .
经济经纬, 2007, (04) :99-101
[3]   异质型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跨省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实证检验 [J].
欧晓万 .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04) :83-90
[4]   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 [J].
蔡昉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2) :2-7+95
[5]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分析 [J].
赵伟 ;
李芬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27-35+95
[6]   劳动异质性的自然社会机制及相互作用 [J].
李宪徐 .
学术交流, 2006, (10) :96-99
[7]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J].
周亚 ;
李克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217-220
[8]   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收入分配 [J].
叶晓倩 ;
关培兰 ;
韩锟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03) :148-150
[9]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J].
刘秀梅 ;
田维明 .
管理世界, 2005, (01) :91-95
[10]   劳动力流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的新因素 [J].
马忠东 ;
张为民 ;
梁在 ;
崔红艳 .
人口研究, 2004, (03)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