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内隐污名效应研究

被引:10
作者
卢芳芳 [1 ]
邹佳佳 [2 ]
张进辅 [1 ]
蒋怀滨 [2 ]
林良章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关键词
小学教师; 留守儿童; 污名; 内隐联想测验;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1.10.022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为探讨留守儿童的概念和行为特征在留守儿童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揭示其内隐运作机制,减小公众对留守儿童的消极态度或偏见,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环境,对随机抽取的福清市68名小学教师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发现:IAT1中被试对留守儿童持消极内隐态度,实验结果存在显著的IAT效应(p<0.001);IAT2中被试对留守儿童的特殊行为持消极的内隐态度,实验结果存在显著的IAT效应(p<0.001).认为留守儿童的概念和行为特征在留守儿童污名化过程中起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及影响初探 [J].
李强 ;
高文珺 ;
龙鲸 ;
白炳清 ;
赵宝然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3) :323-325+319
[2]   污名是阻碍青少年心理求助的主要因素 [J].
陈英俊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3) :46-49
[3]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J].
罗静 ;
王薇 ;
高文斌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5) :990-995
[5]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 [J].
王沛 ;
李建升 ;
孙连荣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06) :630-633
[7]  
莫为留守儿童贴上“污名”标签[J]. 任运昌.中国农村教育. 2008(04)
[8]  
莫为留守儿童贴上“污名”标签[J]. 任运昌.中国农村教育. 2008 (04)
[9]   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 [J].
张宝山 ;
俞国良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6) :993-1001
[10]   污名的概念发展与多维度模型建构 [J].
管健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2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