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被引:4
作者
黄德崇
张大业
刘宗镇
汪志远
赵文俊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轮回选择; 太谷核不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检验轮回选择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在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环境中,用三个不同世代的基因库轮选群体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轮选世代的递增,可育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平均病小穗数和病粒数都显著减少,群体抗赤霉病性获得增益,同时随轮选次数的增加,组群个体间病小穗数和病粒数的遗传方差随之下降,反映个体间抗性差异的相对减少。在轮选过程中,可育株衍生系的农艺性状逐步获得改良。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因库育种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附视频 [J].
黄德崇 ;
汪志远 ;
赵文俊 ;
刘宗镇 ;
黄晓敏 .
上海农业学报, 1989, (02) :89-92
[2]   小麦品种资源抗赤霉病性研究 [J].
刘宗镇 ;
汪志远 ;
赵文俊 .
上海农业学报, 1985, (02) :75-84
[3]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的建拓 [J].
吴兆苏 ;
沈秋泉 ;
陆维忠 ;
杨赞林 .
作物学报, 1984, (02) :73-80
[4]   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Ta1在小麦育种上的价值与主要利用途径 [J].
邓景扬 ;
纪凤高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3, (04)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