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植物钙含量特征与高钙适应方式分析

被引:73
作者
姬飞腾 [1 ]
李楠 [2 ]
邓馨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
[3] 不详
[4]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5] 不详
关键词
喀斯特; 植物钙; 土壤钙; 高钙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喀斯特地区土壤的高钙含量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生理特征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高钙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速率及磷代谢,从而限制了许多物种在该地区的分布。选取贵州4个石漠化程度不同的地区,测定采集地内45种优势种或常见种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全钙含量以及土壤的交换性钙含量。通过分析喀斯特地区植物与土壤钙含量的特征发现:喀斯特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钙含量平均值;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对植物地上部分钙含量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对植物地下部分钙含量的影响显著;不同类别植物的钙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蕨类植物地上部分钙含量平均值明显低于被子植物;不同类别植物钙的分布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在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相近,而双子叶植物的地上部分钙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分析了喀斯特地区14种优势灌木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钙含量的差异性以及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相关关系,以此为根据将14种优势植物对土壤高钙的适应方式分为3种类型:随遇型、高钙型和低钙型。随遇型植物的钙含量主要受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影响,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均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钙型植物具有较强的钙富集能力,其地上部分即使在低钙含量的土壤中也可维持较高的钙含量;低钙型植物的地上部分即使在高钙含量的土壤中亦可维持较低的钙含量。对植物适应钙的不同方式的研究可用于筛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所需的植物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926 / 9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湖南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J].
许自成 ;
黎妍妍 ;
肖汉乾 ;
李挥文 ;
刘春奎 .
生态学报, 2007, (11) :4425-4433
[2]   福建烟区土壤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状况的研究 [J].
熊德中 ;
蔡海洋 ;
张仁椒 ;
李春英 ;
陈星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04) :36-38
[3]   钠盐和钙盐胁迫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 [J].
李青云 ;
葛会波 ;
胡淑明 ;
王惠英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8) :1713-1717
[4]   不同钙素水平对厚皮甜瓜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龙明华 ;
唐小付 ;
于文进 ;
廖易 ;
黄文浩 ;
秦荣耀 .
广西植物, 2005, (01) :77-82
[5]   海南热带植物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J].
管东生 ;
罗琳 .
林业科学, 2003, (02) :28-32
[6]   介质中不同Ca2+浓度对五种榕树幼苗钙含量的影响 [J].
相辉 ;
张玲 ;
陈进 .
广西植物, 2003, (02) :165-168+159
[7]   乌鲁木齐河源区高寒冰缘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特征 [J].
安黎哲 ;
刘艳红 ;
冯虎元 ;
冯国宁 ;
程国栋 .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6) :1063-1069
[8]   贵州喀斯特植被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J].
周运超 .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 (01) :11-16
[9]   贵州喀斯特灌丛区系与生态特征分析 [J].
屠玉麟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1-8
[10]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J].
屠玉麟,杨军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