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不同干预方法效果评价

被引:5
作者
吴翠平 [1 ]
娄晓民 [1 ]
梁利花 [1 ]
戈文洋 [2 ]
季士治 [3 ]
游新 [2 ]
机构
[1] 不详
[2]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
[3] 不详
[4] 河南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5]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6] 不详
关键词
艾滋病; 农村校外青少年; 干预; 效果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7.09%和85.22%,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1.9%和87.1%,与艾滋病病人共餐不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8.4%和81.0%;不同方法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不同干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0,P<0.05);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3组平均得分提高值较明显,分别为45.72,42.33和35.56分。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干预方法均能提高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477 / 147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宣传干预效果分析 [J].
陈仲丹 ;
胡军 ;
杨北方 ;
刘继平 ;
朱晓泉 ;
成刚 ;
张治英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8, (04) :388-389
[2]   北京校外流动人口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构成分析 [J].
王超 ;
马迎华 ;
丁素琴 .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10) :873-876
[3]   以整体观分析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的易感脆弱性 [J].
常春 ;
陈磊 ;
孙昕霙 ;
张麓增 ;
田丹 ;
张晓丹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02) :132-135
[4]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 [J].
丁贤彬 ;
陈宏 ;
潘传波 ;
曾艺 ;
王豫林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6, (11) :1293-1294
[5]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感染率调查 [J].
王豫林 ;
丁贤彬 ;
易辉容 ;
潘传波 ;
郑建琼 ;
曾艺 ;
戴敏 ;
陈弘 ;
卢戎戎 .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11) :1285-1287
[6]   宁夏部分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策略的探讨 [J].
魏南方 ;
李方波 .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06) :461-462
[7]   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J].
马迎华 ;
王超 ;
季成叶 ;
张芯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3) :215-216
[8]   农村地区校外(辍学)青少年艾滋病知晓状况调查分析 [J].
滕树忠 ;
彭海艳 ;
罗玫 ;
谭兴邦 .
实用预防医学, 2005, (06) :1389-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