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王昌铭
向静
王景周
崔洁
郭咏萍
方尚芬
机构
[1]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中药疗法; 血管紧张素Ⅱ; 精氨酸升压素; 认知障碍; 认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并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七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15~18月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摸球法将48只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进行假手术),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中药组:以0.45g/(kg·d)剂量灌胃步长脑心通混悬液,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由黄芪、乳香、没药、全蝎、地龙等16味中药组成,0.4g/粒;西药组:以0.32mg/(kg·d)剂量灌胃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混悬液,该药由瑞士山德士药厂与天津华津制药厂合作生产,生产批号:970141,1mg/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同容量生理盐水;每天分早、中、晚3次。术后当天开始用药,连续8周。②于造模前,造模后2,4,8周进行穿梭箱检查,以主动回避反应比率表示大鼠的认知能力。于给药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海马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加压素含量。③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均数间多重比较q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造模过程中如有动物死亡则补充相应只数,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保持为48只。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模型组和中、西药组大鼠术后2,4,8周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2个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西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两治疗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精氨酸加压素含量: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中、西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大脑皮质、下丘脑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海马与西药组相近(P>0.05)。④相关性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与主动回避反应比率呈负相关(r=-0.894,-0.872,-0.928,-0.880,P<0.05),而上述各组大鼠海马精氨酸加压素含量与主动回避反应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2,0.892,0.937,0.897,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等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提高精氨酸加压素含量而实现,作用效果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相当。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高东
    王景周
    姚国恩
    周中和
    张莉莉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17) : 1549 - 1551
  • [2] 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
    赵建新
    田元祥
    李国明
    王利慧
    甄彦君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04) : 200 - 202
  • [3]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奇主编, 1993
  • [4] Highly Reproducible Rat Model of Reversible Forebrain Ischemia – Modified Four-Vessel Occlusion Model and its Metabolic Feature[J] . S. Toda,Y. Ikeda,A. Teramoto,K. Hirakawa,K. Uekusa.Acta Neurochirurgica . 2002 (12)
  • [5] A ngiotensin IV enhances LTP inratdentate gyrus in vivo. W ayner M J,Arm strong DL,Phelix CF,et al. Peptides . 2001
  • [6] Effect of gabaculine on m etabolism and release ofgam m a-am inobutyric acid in synaptosom es. A sakura T,M atsuda M. Neurochem R es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