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教育视角下潜在科学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特点及教育启示

被引:5
作者
郑剑虹
吴武典
机构
[1] 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暨特殊儿童心理评估与康复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潜在科学创造性人才; 超常教育; 超常融合教育; “挑战杯”竞赛;
D O I
10.19563/j.cnki.sdjk.2019.03.006
中图分类号
G763 [智力超常儿童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109 ;
摘要
文章从超常教育视角出发,采用历史测量法对91名能收集到丰富资料的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得者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其获奖后的科研成果、职业发展历程、人格特征等变量,以对潜在科学人才的辨识与培养提供实证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属于潜在科学创造性人才;(2)影响潜在科学创造性人才成长的3种最主要的重要事件,分别是偶发事件的启发、大学学术氛围的熏陶、国外学习和进修;贤明导师的支持和指导是潜在科学创新人才获得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3)潜在科学创新人才的主要人格特征包括坚持不懈、创新思维、不畏艰苦、聪慧、追求卓越和有理想等,主要涉及意志品质、学习/工作态度和智能这三个方面。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超常融合教育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双超常教育: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 [J].
官群 .
当代教育科学, 2016, (15) :28-31
[2]   中国杰出自然科学家(院士)的创造性、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 [J].
郑剑虹 ;
潘枫 .
中国特殊教育, 2014, (09) :37-42
[3]   人人都有超常潜能,人人都需要超常教育——再论双超常教育: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 [J].
孟万金 ;
官群 .
中国特殊教育 , 2010, (07) :49-53
[4]   “双超常教育”刍议 [J].
官群 .
教育研究, 2009, 30 (02) :58-61
[5]   中国现当代成就人物人格特征的传记分析研究 [J].
郑剑虹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5) :110-116
[6]  
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戴耘,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