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研究

被引:10
作者
高雪屏
杜亚松
李雪荣
苏林雁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2]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长沙
[4] 上海
[5] 长沙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分离分析; 多基因阈值模型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94 [儿童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可能的遗传方式。方法 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模型理论方法估计 54个ADHD家系各级亲属遗传度和ADHD再病风险。结果  1 .ADHD的平均遗传度为 (1 0 2 .47± 9.78) % ;2 .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高 (2 3 .0 % )明显高于群体患病率 (2 .6 % ) ,各级亲属患病率随着与先证者的亲属关系级数递增而剧减。结论 ADHD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具有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因素在决定疾病易患性变异上可能有重要作用 ,除微效、累加的多对基因外 ,可能还存在主基因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知状况及P300电位分析 [J].
马振武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04) :331-332
[2]  
医学遗传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竺主编, 2001
[3]  
基础精神医学[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德森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