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江野生濒危水生动物的遗传种质保护

被引:2
作者
龙华 [1 ]
黄燕 [1 ]
陈建武 [1 ]
邹建国 [1 ]
余其兴 [2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
[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 濒危水生动物; 保护; 遗传种质; 分子生物学;
D O I
10.15928/j.1674-3075.2006.05.024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长江是我国第1大河,世界第3大河。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野生濒危水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我国目前在水生动物的保护方面进行了2项工作:一是建立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二是建立水生动物遗传基因库。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濒危水生动物物种的保护,人们已经开始采用最新的方法和措施,如克隆、移植和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以及基因组研究技术等。提出了长江野生濒危水生动物遗传种质保护应加强的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渔业安全与对策 [J].
龙华 .
水利渔业, 2005, (04) :1-4
[2]   物种进化与鱼类育种的发展 [J].
龙华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3) :319-325+330
[3]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J].
龙华 .
生物学通报, 2005, (05) :58-60
[6]   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Ⅰ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 [J].
龙华 .
水利渔业, 2000, (04)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