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能力与联盟转型

被引:17
作者
黄宇兴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关键词
谈判能力; 联盟转型; 不对称联盟; 共享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71.2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现有国际关系理论指出,联盟成员共享安全利益的程度和联盟成员共享价值规范的程度是解释联盟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现有理论讨论了产生不同联盟类型的主要因素,但并未讨论联盟转型成败的主要条件。在肯定现有理论解释力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不对称联盟中,强盟主对弱盟友的谈判能力是解释联盟转型成败的必要条件。强盟主对弱盟友的援助能力、干涉能力、补偿能力和损耗能力越强,联盟转型越容易成功;反之,联盟转型越容易失败。作者选择1936—1937年法国在东欧的联盟转型失败和1940—1941年德国在东欧的联盟转型成功作为检验理论的案例。依据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苏联档案,检验和发展了一个关于不对称联盟转型成败的理论。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有转型的可能性。美国对日本和韩国的援助能力较强,但美国对日本和韩国的干涉能力、补偿能力和损耗能力较弱。因此,美国成功实现亚太地区联盟转型的可能性不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101+158 +158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85 条
[11]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 [J].
周方银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11) :4-24+156
[12]   美国的联盟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J].
刘丰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 31 (06) :90-106
[13]   承诺难题与美国亚太联盟转型 [J].
左希迎 .
当代亚太, 2015, (03) :4-28+156
[14]   淡化同盟体系,培育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 [J].
石源华 .
世界知识, 2016, (13) :72-72
[15]  
韩美日签署关于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的情报交流协议.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4-12/5309807.html . 2017
[16]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ff. http://www.nato.int/cps/en/natolive/topics58110.htm . 2017
[17]  
Dieckhoff to the Legation in Czechoslovakia. DGFP,Series C . 1936
[18]  
Keitel’’s Talk with Antonescu. DGFP,Series D . 1940
[19]  
TheTragedyofGreatPowerPolitics. John.J Mearsheimer. Norton . 2001
[20]  
Fabricius to the Foreign Ministry. DGFP,Series D .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