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抗稻瘟病的遗传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李培富
翟虎渠
张红生
陆志强
陈志谊
王法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南京210095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
关键词
遗传分析; 遗传; 稻瘟病; 抗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9.01.003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薄稻和黑壳子粳分别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和回交,获得F1、F2、BC1世代和部分F3家系,在3~4叶期用喷雾法分别接种ZA49和ZG1小种,根据抗、感分离比例,推断薄稻和黑亮子粳对ZG1和ZA49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两个抗病品种的抗病基因间呈非等位关系。进一步将两个抗病品种与三个含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F-98-7(Pi-km)、F-124-1(Pi-ta)和F-145-2(Pi-b)杂交,根据F1和F2接种结果表明,两个粳稻地方品种与上述三个材料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是不等位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武粳4号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J].
翟虎渠 ;
李培富 ;
张红生 ;
王建飞 ;
陈志谊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3) :4-9
[2]   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J].
雷财林 ;
王久林 ;
毛世宏 ;
朱立煌 ;
凌忠专 .
遗传学报, 1997, (01) :38-43
[3]   水稻持久抗瘟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附视频 [J].
刘二明 ;
彭绍裘 .
湖南农业科学, 1996, (S1) :6-9+19
[4]   两个云南地方粳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J].
潘庆华 ;
凌忠专 ;
王久林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2) :61-66
[5]   几个籼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J].
申宗坦 ;
章旺根 ;
何祖华 ;
孙漱源 ;
陶荣祥 ;
施德 .
中国水稻科学, 1986, (01) :1-7
[6]   太湖流域粳稻资源抗稻瘟病鉴定 [J].
奚文英 ;
王法明 ;
吴玲智 ;
王苏 ;
蒋荷 ;
王根来 .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03) :24-25+22
[7]  
中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M].杜正文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8]  
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M].朱立宏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