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21
作者
吕春花 [1 ,2 ]
郑粉莉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子午岭地区;
D O I
10.16843/j.sswc.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 a不同年限的阳坡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 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真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构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自然恢复1~140 a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155 9~0.850 9,较裸露休闲地增加4.2~27.5倍;根据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可将140 a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植被恢复初期(1~2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植被恢复中期(20~4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波动性增长,植被恢复后期(40~14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增长。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被生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29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 Ⅰ.土壤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J].
赵其国 ;
孙波 ;
张桃林 .
土壤, 1997, (03) :113-120
[12]   子午岭林区林地和开垦地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J].
郑粉莉 ;
唐克丽 ;
王文龙 ;
白红英 ;
张科利 ;
查轩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论文集) , 1993, (01) :29-36
[13]   子午岭地区自然区域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J].
张平仓 ;
郑粉莉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论文集), 1993, (01) :11-16
[14]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concepts in soil protection[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5,
[15]  
Monitoring Soil Quality of Arable Land: Microbiological Indicators[J] Bo Stenberg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 - Plant Soil Science 1999,
[16]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唐启义;冯明光著; 科学出版社 2002,
[17]  
多元统计分析[M] 袁志发;周静芋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