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光弹性法综述

被引:21
作者
雷振坤
云大真
亢一澜
邵龙潭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2] 天津大学力学系
[3]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辽宁
[4] 辽宁
[5] 天津
关键词
数字光弹性法; 自动化; 等色线; 等倾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348.1 [光测法];
学科分类号
080102 ;
摘要
将光弹性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 ,来自动采集光弹性数据和分析应力的方法 ,称为数字光弹性法 ,与传统光弹性法相比 ,它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速度和精度。本文详细讨论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光弹性条纹的细化和倍增处理技术 ;二是自动确定光弹性参数的技术 ,包括相移法、傅立叶变换法、逐步载荷法、广谱分析法和RGB光弹性法等。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应用和进展作了综述 ,认为采用白光的彩色域相移技术计算光弹性等倾角 ,结合采用白光源或三色光源的相移法来确定光弹性等色线级数 ,有望成为解决静态二维和三维冻结模型薄切片应力分析的最佳方法 ;另外 ,设计一种能实时和同步采集多幅条纹图的实验装置 ,通过相移法来自动获取动态光弹性数据 ,是数字动态光弹性法很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4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6 条
[11]  
等色线全场倍增的新方法. 陈斌. 第五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 . 1987
[12]  
Phase shifting method with a normal polariscope. Asundi A, Liu T, Chai G B. Applied Optics . 1999
[13]  
Full field automated photoelasticity by use of a three-wavelength approach to phase stepping. Nurse A D. Applied Optics . 1997
[14]  
判别σ1与σ2的一种简易方法. 陶志强,边文宽. 中国航空学会第四届光测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1984
[15]  
Some improvement on digital fringe multiplication methods. Liu X, Yu Q. Exp. Tech. January/February . 1993
[16]  
Photoelastic analysis with a single tricolor image. Yoneyanma S, Shimizu M, Gotoh J, Takashi M.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 1998
[17]  
Computerized optical fringe pattern analysis in photomechanics: a review. Sirkis J S, Chen Y M, Cheng A Y. Optical Engineering . 1992
[18]  
In: Wieringa H. edit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Heker F W, Morche B C. . 1986
[19]  
利用光载波原理确定主应力方向. 王汝鹏,刘万海等. 第五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 . 1987
[20]   COMPUTERIZED FRINGE ANALYSIS IN PHOTOMECHANICS [J].
CHEN, TY ;
TAYLOR, CE .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89, 29 (03) :3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