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3
作者
王道杰 [1 ]
崔鹏 [1 ]
王军 [2 ]
朱波 [1 ]
王玉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燥红土; 土地利用类型; 人工降雨; 土壤水分变化; 土壤侵蚀特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5.007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云南小江流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为揭示其侵蚀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理方法,对其典型土壤——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展了人工降雨产流产沙试验,并运用水分测定仪(TRA SE 6050X 1 TDR)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灌草地蓄水拦沙能力最强,坡耕地(坡式梯地沿等高线开挖垄沟种植花生)次之,裸坡地最弱;同种利用类型土壤不同土层传输水分和吸收水分能力不同;在较大雨强(0.61 mm/m in)且充足降雨条件下,小江流域燥红土地表产流特征经历了以超渗产流为主、超渗产流和饱和产流同时进行、以饱和产流为主的3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灾害与治理对策 [J].
韦方强 ;
刘淑珍 ;
范建容 ;
崔鹏 ;
王道杰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4) :109-114
[2]   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实验研究 [J].
邹翔 ;
崔鹏 ;
陈杰 ;
王道杰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2) :71-73
[3]   Cs的土壤地球化学及其侵蚀示踪意义 [J].
郑永春 ;
王世杰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2) :57-60
[4]   我国土壤侵蚀状况与主要影响因素 [J].
王占礼 ;
彭珂珊 .
生态经济, 1999, (05) :48-51
[5]   植被与水土流失 [J].
杜峰,程积民 .
四川草原, 1999, (02) :7-12
[6]   用人工降雨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降雨入渗规律 [J].
冯绍元 ;
丁跃元 ;
姚彬 .
水利学报, 1998, (11) :3-5
[7]   黄土残塬区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水蚀研究——Ⅱ.以积水为依据的细沟分类及其侵蚀 [J].
王治国 ;
段喜明 ;
魏忠义 ;
许建瑞 ;
王春红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2) :9-16
[8]   紫色土渗透性的对比研究 [J].
陈一兵 ;
KimTroubowst .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02) :14-16+33
[9]   森林植被垂直截留作用与水土保持 [J].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3) :8-13
[10]   国内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综述 [J].
陈文亮 ;
王占礼 .
水土保持学报, 1990, (01)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