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植株与CH4排放的相关因子及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8
作者
傅志强 [1 ]
黄璜 [1 ]
何保良 [1 ]
谢伟 [1 ]
廖晓兰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甲烷; 相关因子; 模糊聚类; 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甲烷排放量与水稻通气组织相关性分析,确定聚类指标,运用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水稻品种进行聚类,初步探讨了水稻植物学特性与甲烷排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早、晚稻不同水稻品种甲烷排放量与植株显著相关的指标是不同的。早稻品种植株第2节间茎秆维管束总面积、第2节间茎秆壁厚、第2节间叶鞘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2节间叶鞘气腔面积/叶鞘与茎秆横切面积之和4个指标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晚稻品种植株株高与茎秆长度、第3节间茎壁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3节间茎壁髓腔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3节间叶鞘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3节间叶鞘维管束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3节间叶鞘气腔面积/茎壁横切面积、第3节间茎秆维管束面积/茎秆横切面积8个数量指标与甲烷排放量都呈显著相关性。分别以上述相关因子为聚类指标,对早、晚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都可分为甲烷排放量高、中、低3类,与实测结果吻合度分别为87.5%和90%。因此,所选指标作为水稻品种甲烷排放量等级聚类指标是可行的,为水稻品种甲烷排放量定性分析提供了实践及理论依据。本研究将为水稻品种甲烷排放量等级区分提供依据,为高产杂交稻、超级稻的育成与推广提供环境学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稻-鸭复合系统中灌水深度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J].
傅志强 ;
黄璜 ;
陈灿 ;
何保良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632-636
[2]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J].
甘德欣 ;
黄璜 ;
蒋廷杰 ;
黄梅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2) :1-6
[3]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产甲烷细菌数量 [J].
邓晓 ;
廖晓兰 ;
黄璜 .
生态学报, 2004, (08) :1696-1700
[4]   稻鸭种养生态工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过程 [J].
黄璜 ;
王华 ;
胡泽友 ;
廖晓兰 ;
陈仕贵 ;
陈灿 ;
甘德兴 ;
黄梅 ;
傅志强 .
作物研究, 2003, (04) :189-191
[5]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贾仲君 ;
蔡祖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49-2053
[6]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排放规律 [J].
黄璜 ;
杨志辉 ;
王华 ;
胡泽友 ;
陈仕贵 ;
陈灿 .
生态学报, 2003, (05) :929-934
[7]   水稻品种及栽培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曹云英 ;
朱庆森 ;
郎有忠 ;
杨建昌 ;
王志琴 ;
薛大忠 .
江苏农业研究, 2000, (03) :22-27
[8]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及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 [J].
段彬伍 ;
卢婉芳 ;
陈苇 ;
陆雅海 ;
郭望模 ;
WassmannR ;
LantinRS .
农业环境保护, 1999, (05) :203-208
[9]   水稻物质生产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黄耀 ;
RonaldL.Sass ;
FrankM.Fisher .
农业环境保护, 1999, (04) :150-154
[10]   水稻品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王增远 ;
徐雨昌 ;
李震 ;
王步军 ;
过益先 ;
丁玉萍 ;
王占珍 .
作物学报, 1999, (04) :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