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1990-2012年淮河流域粮食生产的时空演进及驱动机制
被引:17
作者:
高军波
[1
,2
,3
]
刘彦随
[2
]
张永显
[1
]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乔治亚南方大学地质与地理系
来源: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淮河流域;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3.03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的]动态研究粮食连增及农业政策调整背景下淮河流域1990—2012年的粮食产量时空变化进程及影响因素,为淮河流域科学合理粮食安全政策构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区域重心计算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技术。[结果](1)淮河流域粮食总产量及县域均值持续增长。高产县域集中在流域中游皖北地区,中高产县域逐步向中上游推进,低产县域日趋边缘化。(2)淮河流域粮食产量重心呈西进南移态势变动,西进速率减缓,南北波动幅度较小,空间格局趋向稳定。(3)县域粮食产量分布呈显著空间聚集性特征,且有持续增强趋势。高产县域聚集于流域中游豫皖交界及下游苏中沿海地区;低产县市逐步集中连片聚集于流域上游豫西北边缘地区;高—低与低—高聚集县域规模较小,空间分布变化剧烈。[结论]水土资源变化、农业新技术及政策倾斜、种粮比较效益等主导因素共同驱动流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演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192
+19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