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和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张坤 [1 ,2 ]
吕伟生 [1 ,3 ]
段里成 [1 ]
胡水秀 [1 ]
曾勇军 [1 ]
潘晓华 [1 ]
石庆华 [1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3]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关键词
晚稻; 种植方式; 生育期; 生长发育; 植伤;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5.019
中图分类号
S511.3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不同秧龄对机插中、迟熟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贾现文.四川农业大学.2012, 06
[2]  
水稻栽后根系发生和生长机制研究.[D].任万军.四川农业大学.2005, 01
[3]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J].
易光明 ;
徐一兰 ;
晏国华 ;
胥爱平 ;
刘十红 ;
李红 ;
刘政春 .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4) :8118-8120
[4]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J].
刘红江 ;
郑建初 ;
陈留根 ;
周炜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9) :2326-2331
[5]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徐一成 ;
张玉屏 .
中国稻米, 2013, 19 (04) :1-4
[6]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J].
潘晓华 ;
李木英 ;
曾勇军 ;
程飞虎 ;
石庆华 ;
吴建富 ;
谭雪明 ;
黄山 ;
吴自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 (01) :1-6
[7]   江西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J].
李艳大 ;
叶厚专 ;
古新序 ;
药林桃 ;
舒时富 ;
王康军 ;
陈立才 ;
李星 .
中国农机化, 2012, (05) :13-16
[8]   水稻生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J].
刘志华 .
福建农业科技, 2012, (Z1) :157-158
[9]   早稻机插栽培与抛秧、手插栽培的比较试验 [J].
陈少杰 .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04) :463-464
[10]   水稻机插与其生育期关系研究 [J].
胡潮水 .
中国农机化, 2012, (02)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