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刘红江
郑建初
陈留根
周炜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播栽方式; 水稻产量; 生物量; 叶绿素; 根系活力;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032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和机插秧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影响显著,手栽秧生育期最长,机插秧其次,直播稻最短;机插秧水稻产量最高,直播稻产量最低;生物量上,水稻生育前期手栽秧较大,机插秧相对较小,到水稻成熟期直播稻Ⅱ的生物量最小,机插秧和手栽秧大致相当;叶面积指数上,水稻生育前期,手栽秧最大,抽穗时,不同播栽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水稻生育后期,直播稻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手栽秧和机插秧水稻叶面积指数较直播稻显著提高;不同生育阶段,不同播栽方式水稻光合势均是直播稻较小,手栽秧和机插秧较大;群体生长率上,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Ⅰ和手栽秧较大,水稻生育后期直播稻Ⅱ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单位干重根系的α-萘胺氧化量,机插秧要显著大于手栽秧和直播稻;水稻分蘖中期和拔节期手栽秧和直播稻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抽穗期到成熟期均是机插秧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机插秧水稻生育期天数相对较长,生育前期生长良好,中后期叶面积指数高、光合势强、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强,有利于水稻种植的高产稳产。
引用
收藏
页码:2326 / 23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实时实地氮素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易琼 ;
赵士诚 ;
张秀芝 ;
杨利 ;
熊桂云 ;
何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4) :777-785
[2]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J].
霍中洋 ;
姚义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3) :2592-2606
[3]   太湖稻区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J].
李育娟 ;
王坚钢 ;
周正权 ;
龚克成 .
北方水稻, 2012, 42 (01) :20-26
[4]   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J].
李杰 ;
张洪程 ;
董洋阳 ;
倪晓诚 ;
杨波 ;
龚金龙 ;
常勇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3) :2661-2672
[5]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J].
李杰 ;
张洪程 ;
龚金龙 ;
常勇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1) :2234-2243
[6]   播期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J].
姚义 ;
霍中洋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11) :2131-2138
[7]   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积累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J].
吴桂成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高辉 ;
魏海燕 ;
沙安勤 ;
徐宗进 ;
钱宗华 ;
孙菊英 .
作物学报, 2010, 36 (11) :1921-1930
[8]   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 [J].
徐国伟 ;
谈桂露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9, 35 (04) :685-694
[9]   江淮地区直播稻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措施 [J].
张涛 ;
黄秀华 ;
贾军 .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04) :91-93
[10]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J].
何瑞银 ;
罗汉亚 ;
李玉同 ;
汪小函 ;
张璐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