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19
作者
叶功富 [1 ]
谭芳林 [1 ]
罗彩莲 [1 ]
乐通潮 [1 ]
崔丽娟 [2 ]
孙志同 [3 ]
林永源 [4 ]
刘荣成 [5 ]
机构
[1]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3] 长乐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4] 泉州市林业局
[5] 惠安县林业局
关键词
泉州湾河口; 湿地; 景观格局; 变化;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0.04.005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利用198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泉州湾河口湿地的遥感影像数据,将该湿地分为永久性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水产池塘和其他湿地7个类型,对该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间,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景观越来越呈多类型均衡化分布,各景观斑块的形状趋于复杂;潮间淤泥滩涂的面积明显减少,从1988年的3043.62hm2减少到2005年的2009.42hm2,面积共减少1034.2hm2;而互花米草沼泽和水产池塘的面积在明显增加;1988年互花米草沼泽的面积仅为20.16hm2,到2005年时其面积已达563.05hm2,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增加了542.89hm2,平均每年增加约32hm2,且目前仍处于扩大阶段;水产池塘的面积从1988年的30.87hm2增加到2005年的185.01hm2,其面积增加了154.14hm2;由于人工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红树林面积在2005年达到50.72hm2,人工造林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沼泽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干旱区内陆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李新琪 .
干旱环境监测, 2008, 22 (04) :211-217
[2]   辽宁省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丁亮 ;
张华 ;
孙才志 .
湿地科学, 2008, (01) :7-12
[3]   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J].
金莹杉 ;
翟明普 ;
王超 ;
周荣伍 ;
安玉涛 ;
任云卯 ;
马润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5) :77-82
[4]   闽江河口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J].
郑彩红 ;
曾从盛 ;
陈志强 ;
林茂昌 .
湿地科学, 2006, (01) :29-35
[5]   基于GIS的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为例 [J].
程炯 ;
吴志峰 ;
刘平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5, (04) :184-186
[6]   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贡璐 ;
潘晓玲 ;
师庆东 ;
王志明 ;
高炜 .
资源科学, 2005, (04) :71-75
[7]   北京市杨镇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重要值的研究 [J].
蒋政权 ;
洪剑明 ;
胡东 .
湿地科学, 2004, (03) :213-219
[8]   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景观空间结构对比分析——以洛宁县为例 [J].
钱乐祥 ;
丁圣彦 ;
许叔明 .
地理科学, 2003, (05) :604-611
[9]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 [J].
王让会 ;
张慧芝 ;
游先祥 ;
彭茹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2) :43-47
[10]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化 [J].
田光进 ;
张增祥 ;
张国平 ;
周全斌 ;
赵晓丽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2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