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尺度波列对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黄海燕 [1 ,2 ]
王亚非 [3 ]
何金海 [2 ]
陈圣劼 [4 ]
秦坚肇 [5 ]
机构
[1] 气象出版社
[2]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江苏省气象台
[5] 河北省气象局
关键词
梅雨; 波列; E-P通量; 天气尺度; 长江中下游;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726001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1979—2007年6月NCEP/NCAR2.5°×2.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天气尺度波列的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较少时,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存在一个天气尺度波列;该波列的延伸距离较短(从黄河河套地区经过长江中下游至南海、菲律宾海一带),维持时间也很短,且仅仅在500 h Pa以下较强。诊断及个例分析表明,当该波列异常显著时,长江中下游梅雨降水明显减少,而其南部区域降水则增多,说明该波列对预报长江中下游降水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梅雨准双周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信号分析 [J].
尹志聪 ;
王亚非 ;
袁东敏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3) :297-304
[2]  
An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wave activities indifferent circulation regimes for 1982 summer. Kanaya T.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86
[3]  
A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wave train propagating from high-latitudes to low-latitudes in early summer. Wang Y F,Yasunari T.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94
[4]   The Effects of Midlatitude Waves over and around the Tibetan Plateau on Submonthly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J].
Fujinami, Hatsuki ;
Yasunari, Tetsuzo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09, 137 (07) :2286-2304
[5]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4, (02) :141-151
[6]   ANALYSIS OF THE TELECONNECTIONAL STRUCTURES OF THE 500-hPa HEIGHT FIELD OVER THE NH IN JANUARY [J].
王盘兴 ;
高智 ;
李长清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1987, (02) :185-197
[7]   夏季东亚大气遥相关型变化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关系 [J].
林建 ;
何金海 ;
张依英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3) :312-320
[8]   长江中下游旱涝的环流型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遥相关波列特征 [J].
苗秋菊 ;
徐祥德 ;
张雪金 .
气象学报, 2002, (06) :688-697
[9]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J].
胡娅敏 ;
丁一汇 ;
廖菲 .
大气科学, 2008, (01) :101-112
[10]   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J].
王亚非 ;
李琰 ;
李萍云 ;
刘英 .
气象学报, 2008, (05) :82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