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和高原地区地表辐射能量收支特征的比较

被引:13
作者
朱德琴
陈文
刘辉志
黄荣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西北; 青藏高原; 地表辐射能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 [大气辐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NWC-LAIEX)”所获取一年的地面辐射观测资料(2000年5月2001年4月),比较分析了我国典型干旱区敦煌戈壁、临泽沙漠和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地表辐射能量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3个地区各辐射分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一般为跳跃式增加,而秋季则急剧减小,敦煌和临泽地区总辐射月总量几乎全年都小于藏北高原的五道梁地区,冬季最为明显。五道梁和临泽地区的地表反照率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季节变化是夏季较小,冬季大;而敦煌戈壁地区的反照率不论是季节变化还是日变化,都比较平缓;3个地区相比,临泽沙漠地区的反照率最大,五道梁地区次之,敦煌戈壁地区最小。敦煌戈壁和临泽沙漠地区的地面向上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都比藏北高原的五道梁地区大。地面有效辐射在敦煌戈壁和临泽沙漠地区是夏季大,冬季小;而在藏北高原的五道梁地区则是春秋季大,冬夏季小。地面有效辐射与地面吸收辐射之比敦煌戈壁和临泽沙漠地区量值相近,藏北高原的五道梁地区较小,夏季尤为突出。在夏季,五道梁的地表净辐射要远远大于其他两个地区,冬季3个地区量值相当。与地表净辐射相对应,五道梁地区的地面热源强度在夏季大于敦煌戈壁地区,在冬季相差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J].
刘少锋 ;
林朝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406-421
[2]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及其研究进展 [J].
张强 ;
黄荣辉 ;
王胜 ;
卫国安 ;
曹晓彦 ;
侯旭宏 ;
吕世华 ;
胡泽勇 ;
马耀明 ;
韦志刚 ;
聂彦将 ;
高洪春 ;
高红梅 ;
阎宇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427-441
[3]   半干旱地区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 [J].
刘辉志 ;
董文杰 ;
符淙斌 ;
石立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378-389
[4]   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 [J].
季国良 ;
候旭宏 ;
吕兰芝 ;
李韧 .
太阳能学报, 2004, (01) :37-40
[5]   黑河地区绿州和沙漠地面辐射收支的若干特征 [J].
季国良 ;
马晓燕 ;
邹基玲 ;
吕兰芝 .
干旱气象, 2003, (03) :29-33
[6]   藏北高原典型草甸下垫面与HEIFE沙漠区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对比分析 [J].
钱泽雨 ;
胡泽勇 ;
杜萍 ;
马耀明 ;
石川裕彦 .
太阳能学报, 2003, (04) :453-460
[7]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J].
张强 ;
曹晓彦 .
大气科学, 2003, (02) :245-254
[8]   西北干旱区地表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J].
范丽军 ;
韦志刚 ;
董文杰 ;
卫国安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3) :309-314
[9]   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J].
季国良 ;
顾本文 ;
吕兰芝 .
高原气象, 2002, (03) :238-242
[10]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分量特征 [J].
卞林根 ;
陆龙骅 ;
逯昌贵 ;
陈彦杰 ;
高志球 ;
刘辉志 ;
张宏升 ;
陈家宜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5) :57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