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平
何春光
郎惠卿
周道玮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2]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吉林 长春
[4] 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吉林 长春
关键词
生理生态;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高位沼泽; 低位沼泽; 湿地植物;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3.02.004
中图分类号
Q945.11 [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同一区域内两种不同类型森林沼泽的生态环境及生长在其中的植物进行调查和观测,分析讨论两种不同小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对植物的影响,比较分析两种沼泽中主要植物的气孔导度、Ci/C、蒸腾、光合作用的日进程变化特性。高位沼泽中优势植物小灌木的气孔导度较高,蒸腾及光合速率高;光合曲线表现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引起“午休”现象的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因子;测试条件下高位沼泽植物的饱和光强范围是1 044.24-1 205.43μmoL/(m2·s);低位沼泽优势植物光合日变化曲线表现为单峰型和平展型,无“午休”现象。其中阴生植物蓝靛果忍冬和修氏苔草的光补偿点<18μmoL/(m2·s),低位沼泽林下落叶松和油桦的光合作用限制因子为光照强度不足,而土壤矿质营养贫乏和水的强酸性是高位沼泽中油桦和落叶松光合能力的重要限制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