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声誉:一个无法略去的集体符号 H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6
作者
周怡
机构
[1]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声誉; 集体符号; “投资-回报”; 族群荣誉;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08.05.006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一个集体主义的村庄能够从毛时代到后毛时代一路走红为案例,从"红"的学术意涵"声誉现象"入手,在村庄声誉从无到有再到持续维系的过程中,探讨村庄人固守集体经济理念的内在机制。基本的叙述结论是:H村的声誉现象可以被叙述在"投资-回报"的经济学解释框架里。这就是,囊括贫困与奋斗经历的投资,所产生的物质、精神、认同和外援社会资本的利益回报,一旦汇聚为村庄人强烈的族群荣誉感,便能使村庄从一个以往行政强制的、贫苦捏合的共同体,走向一个被先进声誉拥戴而自觉"先进"的整合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90+227 +227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组织社会学十讲[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周雪光著, 2003
  • [2] 我向总理说实话[M].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李昌平著, 2002
  • [3] 黄河边的中国[M].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曹锦清著, 2000
  • [4] 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M]. - 学林出版社 , 毛丹著, 2000
  • [5] 传统与变迁[M]. - 三联书店 , 周晓虹著, 1998
  • [6] 历史不再徘徊[M]. - 人民出版社 , 凌志军著, 1996
  • [7] 田园诗与狂想曲[M].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秦晖, 1996
  • [8] 吴仁宝评传[M]. - 人民出版社 , 冯治著, 1995
  • [9] A STATUS-BASED MODEL OF MARKET COMPETITION
    PODOLNY, JM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3, 98 (04) : 829 - 872
  • [10]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KLEIN, B
    LEFFLER, KB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 89 (04) : 615 -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