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农户行为选择及损益

被引:82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 实物期权; 补偿标准; 机会成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激励农户自愿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而现有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测算方式没有考虑农户机会成本和损益状况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文章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农户收益测算中,通过数值模拟探讨南北不同地区收益不确定条件下成本收益等额补偿的转换边界,结果表明农户退耕的机会成本随时间和地域变动而变动,科学高效的退耕补偿标准也应随之变动。随后,根据2002-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小麦和稻谷为代表估算南北不同地区退耕地块上退耕农户的机会成本,结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初值密度和生态林认定标准以杉木和刺槐为代表估算南北不同地区造林成本,进而得到退耕还林的造林净收益,通过比较历年种植农作物和造林的净收益,表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2002-2009年期间的退耕还林净收益高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农户因退耕受益,2010-2013年期间的退耕还林净收益低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农户因退耕受损。最后,利用几何布朗运动模拟2014-2030年的退耕机会成本的可能走势并与转换边界进行比较,得到粮食产量、补偿标准与农户受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下退耕农户的受损概率随农作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补偿标准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立地条件和相同补偿标准下南方地区退耕农户受损的概率更大。文章为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政策含义是在中央政府"一刀切"政策现状下,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域特征和机会成本的变化制定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在选择退耕地块时应考虑地块的立地条件,避免宜耕地被退。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本基础、接受意愿抑或生态价值标准 [J].
韩洪云 ;
喻永红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04) :64-72+112
[2]   农户退耕还林政策的参与决策研究 [J].
万海远 ;
李超 .
统计研究, 2013, 30 (10) :83-91
[3]   中国各省造林再造林工程的固碳成本收益分析 [J].
仲伟周 ;
邢治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9) :33-41
[4]   后退耕还林时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探析 [J].
庞淼 .
社会科学研究, 2012, (05) :138-141
[5]   基于碳汇效益视角的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研究 [J].
于金娜 ;
姚顺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7) :34-39
[6]   刺槐对低温适应性的研究 [J].
杨俊嫒 ;
方亮 ;
沈光杰 ;
冯建芳 ;
张宏宇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 (03) :89-93
[7]   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研究——以云南芒市为例 [J].
杨子生 ;
韩华丽 ;
朱玉碧 ;
赵乔贵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5) :733-745
[8]   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 [J].
李晓光 ;
苗鸿 ;
郑华 ;
欧阳志云 ;
肖燚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875-4883
[9]   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J].
陶然 ;
徐志刚 ;
徐晋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6) :25-38+204
[10]   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J].
徐晋涛 ;
陶然 ;
徐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13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