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污染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分布与生物有效性

被引:11
作者
杨一鸣 [1 ,2 ]
南忠仁 [1 ]
赵转军 [1 ]
王胜利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污染; 绿洲土壤; Cd和Zn形态; 生物有效性;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0.01.018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区污染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分布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少量的Cd和Zn有促进油菜生长的作用,但高质量分数的Cd和Zn对油菜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原状绿洲土壤中Cd和Zn形态以残渣态为主,随着绿洲土壤中Cd和Zn污染程度的加深,Cd和Zn各形态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碳酸盐结合态Cd和Zn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Zn质量分数大幅增加,并逐渐占据绝对优势,而残渣态Cd和Zn质量分数则几乎不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质量分数与油菜叶和根部的Cd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对油菜叶和根部累积Cd有最大贡献;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物结合态Zn分别与油菜根部和叶部的Zn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和有机物结合态Zn分别对油菜根和叶部累积Zn贡献最大;油菜叶和根部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Zn的,表明油菜吸收Cd的能力大于Zn的;两种金属的富集系数叶部的均大于根部的,表明Cd和Zn的迁移性较强,且Cd在油菜中的迁移能力大于Zn的,其毒害作用也相应大于Zn的。两种金属主要累积在油菜可食用的叶部,因此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Cd-Pb-Zn复合污染物在胡萝卜中的富集迁移及交互作用——以干旱区绿洲土壤为例 [J].
刘晓文 ;
李媛 ;
南忠仁 ;
赵转军 ;
丁海霞 ;
王胜利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2) :1-6
[2]   干旱区绿洲土壤共存重金属元素形态变化及生物有效性实验分析——以Cd、Zn、Ni元素为例 [J].
赵转军 ;
南忠仁 ;
王胜利 ;
刘晓文 ;
陶燕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1) :1194-1200
[3]   锌对青花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J].
颉敏华 ;
张继澍 ;
颉建明 ;
郁继华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35-39
[4]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空心菜中的富集研究 [J].
邱喜阳 ;
马淞江 ;
史红文 ;
李方文 ;
许中坚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125-128
[5]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价 [J].
雷鸣 ;
廖柏寒 ;
秦普丰 .
生态环境, 2007, (05) :1551-1556
[6]   重金属镉和铬对草鱼苗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 [J].
王少博 ;
王维民 ;
郭亚楠 ;
郭元媛 ;
魏嘉 ;
张迎梅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60-64
[7]   Cd、Pb污染对几种叶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毒害症状 [J].
宗良纲 ;
孙静克 ;
沈倩宇 ;
张晓萍 .
生态毒理学报, 2007, (01) :63-68
[8]   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与植物吸收的关系 [J].
崔妍 ;
丁永生 ;
公维民 ;
丁德文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5, (02) :59-63
[9]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J].
王学锋 ;
杨艳琴 .
化工环保, 2004, (01) :24-28
[10]   北京市东南郊自然土壤和模拟污染影响下Cd赋存形态及其变化 [J].
周国华 ;
黄怀曾 ;
何红蓼 ;
王蕾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1)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