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沾化凹陷孤西断裂带古生界煤成气的实质
被引: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力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强
[
1
]
朱勇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油田重油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朱勇红
[
2
]
尹长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尹长河
[
3
]
孙耀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孙耀庭
[
3
]
机构
: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新疆油田重油公司
[3]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来源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年
/ 02期
关键词
:
煤成气;
混源气;
天然气成因;
孤西断裂带;
沾化凹陷;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针对以前的研究认为济阳拗陷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主要发育煤成气,以烃源岩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轻烃组成和伴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并结合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系统剖析了孤西断裂带古生界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认为该区并非都为煤成气,发育有3种类型的混源气:孤北潜山主要为C—P来源的煤成气,混入了部分油型气;渤古4和渤深6潜山均以渤南洼陷Es4上生成的高成熟油型气为主,前者还存在煤系的贡献,后者则混有部分源自Es3下的伴生气。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183 +1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前景
[J].
胡宗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胡宗全
;
周新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新科
;
张玉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玉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55
-660
[2]
济阳坳陷孤北低潜山煤成气成藏条件及特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传圣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670
-676
[3]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宋明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事业部
宋明水
;
张学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事业部
张学才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46
-649+675
[4]
白马庙气田侏罗系天然气地化特征
[J].
王顺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王顺玉
;
戴鸿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戴鸿鸣
;
王海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王海清
;
蔡开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蔡开平
;
杨跃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杨跃明
;
王应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王应容
.
天然气工业,
2004,
(03)
:12
-15+140
[5]
渤南洼陷孤西深洼带的煤成气
[J].
尹长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尹长河
;
陈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陈洁
;
孙锡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孙锡文
;
杨品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杨品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42
-44+3
[6]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因与凝析气藏形成分布
[J].
李延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李延钧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义才
;
朱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朱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3)
:24
-29+3-4
[7]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别标志
[J].
刘文汇,徐永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文汇,徐永昌
.
沉积学报,
1996,
(01)
:110
-116
[8]
天然气中氦氩同位素组成的意义
[J].
刘文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文汇
;
徐永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永昌
.
科学通报 ,
1993,
(09)
:818
-821
[9]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戴金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10]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徐永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4,
←
1
2
→
共 11 条
[1]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前景
[J].
胡宗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胡宗全
;
周新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新科
;
张玉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玉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55
-660
[2]
济阳坳陷孤北低潜山煤成气成藏条件及特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传圣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670
-676
[3]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宋明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事业部
宋明水
;
张学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事业部
张学才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46
-649+675
[4]
白马庙气田侏罗系天然气地化特征
[J].
王顺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王顺玉
;
戴鸿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戴鸿鸣
;
王海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王海清
;
蔡开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蔡开平
;
杨跃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杨跃明
;
王应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王应容
.
天然气工业,
2004,
(03)
:12
-15+140
[5]
渤南洼陷孤西深洼带的煤成气
[J].
尹长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尹长河
;
陈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陈洁
;
孙锡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孙锡文
;
杨品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杨品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42
-44+3
[6]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因与凝析气藏形成分布
[J].
李延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李延钧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义才
;
朱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朱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3)
:24
-29+3-4
[7]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别标志
[J].
刘文汇,徐永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文汇,徐永昌
.
沉积学报,
1996,
(01)
:110
-116
[8]
天然气中氦氩同位素组成的意义
[J].
刘文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文汇
;
徐永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永昌
.
科学通报 ,
1993,
(09)
:818
-821
[9]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戴金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10]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徐永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