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08年热带气旋在中国大陆活动的统计特征及环流背景

被引:17
作者
魏娜 [1 ]
李英 [1 ]
胡姝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中国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08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60年来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TC)在中国大陆的登陆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C登陆的频率、位置、强度、陆上维持时间、路径、移速及消亡等。结果表明:60年间共有391个TC登陆我国大陆,最高袭击率出现在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江西和安徽则为袭击率较多的内陆地区。TC在大陆的年均登陆纬度为24.1°N,长期无明显变化,但1990年代至2006年间有偏北的趋势。登陆后强度衰减主要出现在前6 h,登陆24 h后各强度等级TC的衰减率趋于一致。TC陆上维持时间年均25 h,无明显年际变化,但2004—2008年普遍大于平均值。TC登陆时移速较慢,低于20 km/h,登陆后有所加快。TC平均移速在我国东北部最大,可达45 km/h以上。陆上TC最终34%重新入海,6%移至国外,60%在我国大陆消失(其中65%消失在沿海)。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资料,对TC在我国大陆以不同路径活动及不同季节相似路径(北上转向)的环流背景进行合成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西行、西北行、东北转向的TC环流背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副高形态和强度、西风槽的影响以及高空流型的差异上,其中东北转向TC与青藏高压以及西风槽的加强活动有密切联系。孟加拉湾低值系统的活动以及TC环流与西南风低空急流联结是三类TC的共同特征,说明季风活动、水汽通道的建立是TC在我国大陆活动的重要条件。不同季节相似路径TC的环流形势相似,但西风槽与TC的相互作用对TC陆上维持有不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强度和频数物理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翁向宇
    胡丽甜
    李晓娟
    谢定升
    梁健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4) : 470 - 474
  • [2] 1977—2007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特征
    李勋
    赵声蓉
    李泽椿
    李英
    王勇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3) : 330 - 338
  • [3] 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入海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
    郭丽霞
    陈联寿
    李英
    郑艳萍
    张婉莹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1) : 65 - 70
  • [4] 登陆中国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许向春
    于玉斌
    赵大军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6) : 667 - 674
  • [5] 近58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特征
    杨玉华
    应明
    陈葆德
    [J]. 气象学报, 2009, 67 (05) : 689 - 696
  • [6] 近30a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王磊
    陈光华
    黄荣辉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2) : 182 - 188
  • [7] 相似路径热带气旋“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暴雨对比分析
    余贞寿
    陈敏
    叶子祥
    陈宣淼
    庄千宝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1) : 37 - 47
  • [8] 登陆我国过湖泊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王晓芳
    刘泽军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5) : 539 - 545
  • [9] 南海季风槽影响下热带气旋暴雨增幅的研究
    卢山
    吴乃庚
    薛登智
    [J]. 气象, 2008, (06) : 53 - 59
  • [10] 登陆中国大陆、海南和台湾的热带气旋及其相互关系
    任福民
    王小玲
    陈联寿
    王咏梅
    [J]. 气象学报, 2008, (02) : 224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