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受损关联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庆安
毛竹
张翔
佘红英
机构
[1]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极重灾区; 地形起伏度; 生态环境; 地形剖面;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09.05.003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采用DEM数据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分析,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总体上是南西高,北东低。5km×5km单元地形起伏度>1000m的区域面积占27.98%。0.5km×0.5km单元>100m的区域面积占50.63%。在8.0级主震和6.4级余震震中之间典型区段剖面0.5km间隔分析中,南西段起伏度大于北东段,南西段起伏度>200m区段占全段14.84%,北东段仅占6.64%。地震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的差异与地形起伏度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合,具有高起伏度的南西段生态系统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88.55%,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占新增总面积的70.99%。地震灾区地形起伏度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灾关联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J].
李勇 ;
黄润秋 ;
周荣军 ;
Alexander LDENSMORE ;
Michael AELLIS ;
闫亮 ;
董顺利 ;
Nicholas RICHARDSON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乔宝成 ;
马博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3-18
[2]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王学志 ;
王文杰 ;
董仁才 ;
郑华 ;
李迪华 ;
李智琦 ;
张宏锋 ;
庄长伟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01-5809
[3]   利用CBERS进行汶川地震区森林资源损失快速评估 [J].
张文 ;
周立江 ;
潘发明 ;
刘波 ;
骆建国 ;
王峰 .
山地学报, 2008, (06) :748-754
[4]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J].
王文杰 ;
潘英姿 ;
徐卫华 ;
王晶晶 ;
白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5) :110-116
[5]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6]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J].
崔鹏 ;
韦方强 ;
陈晓清 ;
何思明 ;
游勇 ;
党超 ;
李占鲁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4) :317-323
[7]   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J].
郭芳芳 ;
杨农 ;
孟晖 ;
张岳桥 ;
叶宝莹 .
中国地质, 2008, (01) :131-143
[8]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刘新华 ;
杨勤科 ;
汤国安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57-59+62
[9]   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及其同震右旋斜向逆冲作用 [J].
李海兵 ;
付小方 ;
Jrme VAN DER WOERD ;
司家亮 ;
王宗秀 ;
侯立玮 ;
邱祝礼 ;
李宁 ;
吴富峣 ;
许志琴 ;
Paul TAPPONNIER .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1623-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