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家庭教养及人格特征

被引:3
作者
罗艳红 [1 ,2 ]
蔡太生 [1 ]
张玉宇 [3 ]
机构
[1] 长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所
[2] 湖南女子学院
[3] 湖南省女子监狱
关键词
犯罪类型; 教养方式; 人格障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D917.2 [犯罪心理学]; G78 [家庭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04 ; 0401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犯罪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的特征。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379名罪犯进行了测试。结果 (1)各类罪犯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父亲惩罚、严厉, 父亲拒绝、否认,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母亲拒绝、否认, 母亲惩罚、严厉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 3.45, 3.61, 4.66, 4.13, 2.79, P<0.01);(2)各犯罪类型在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人格障碍及总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7, 4.06, 14.02, 6.94, 4.20, 4.19, 4.01, 7.52, 7.21, 7.21, 9.11;P<0.05或P<0.01)。(3)除强迫型外, 其他11种人格障碍类型及人格障碍总分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成显著负相关(r=-0.12~-0.32;P<0.01或P<0.05);而12种人格障碍及人格障碍总分与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成显著正相关(r=0.11~0.42;P<0.01或P<0.05)。(4)回归分析表明, 父亲的惩罚、严厉,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对罪犯的人格特征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具有不同的特征, 且一些教养方式因子对罪犯的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环境危险因素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 [J].
石振宇 ;
李志英 ;
赵旭东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11)
[2]   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J].
李菁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3(S1) (S1) :209-209
[3]  
男性盗窃犯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家庭动力学结构研究.[J].郑禹;刘协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06
[4]   家庭教养方式对男性罪犯犯罪性获得的影响 [J].
甘霖 ;
王志庆 .
心理学探新, 2007, (01) :85-90
[5]   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 [J].
杨德森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3) :116-119
[6]   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在中国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J].
杨蕴萍 ;
沈东郁 ;
王久英 ;
杨坚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 (03) :165-168
[7]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J].
邱昌建 ;
方进博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08) :563-565
[8]  
犯罪心理学.[M].宋晓明等;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9]   The cross-cultural generalizability of axis-II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of two personality disorder assessment instrumen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Yang, J ;
McCrae, RR ;
Costa, PT ;
Yao, SQ ;
Dai, XY ;
Cai, TS ;
Gao, BL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2000, 14 (03) :249-263
[10]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ocial cognition and delinquency [J].
Palmer, EJ .
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 2000, 7 (04) :3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