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人权”不构成第四代人权

被引:78
作者
刘志强
机构
[1]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关键词
数字人权; 第四代人权; 道德人权; 基本权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8.2 [人权的国际保护];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从人权的代际划分原理来看,"数字人权"的概念即使成立,也只属于三代人权范畴的内容,可以在既有人权体系的框架内得到合理解释,没有突破既有的三代人权格局;个人数据信息类权利的出现,未构成人权的代际革新。从人权的道德属性来看,"数字人权"不具备人权的道德基础,难以通过"数字人性"来实现道德人权层面的证成,也就无法成为一项基本人权。从基本权利理论来看,"数字人权"既缺乏宪法的规范基础,也不符合"人的尊严"标准和"最低限度基础性"标准,无法被证立为宪法未列举基本权利。总之,"数字人权"不仅不是新一代人权,甚至不宜作为人权的下位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1]   论人权的合作权 [J].
刘志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5) :153-164
[2]   机体哲学视域下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反思 [J].
王前 ;
刘洪佐 .
伦理学研究, 2020, (02) :108-113
[3]   宪法私人效力中的事实与规范:一个分析框架 [J].
姜峰 .
法商研究, 2020, 37 (01) :87-100
[5]   论人权法的三种法理 [J].
刘志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 25 (06) :52-66
[6]   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 [J].
马长山 .
中国法学, 2019, (05) :5-24
[7]   人的尊严的价值证成与法理构造 [J].
郑玉双 .
比较法研究, 2019, (05) :170-185
[8]   人之尊严:世俗化时代的法权基础 [J].
张龑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 (05) :121-132
[9]   人格权立法的进步与局限——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 [J].
石佳友 .
清华法学, 2019, 13 (05) :93-110
[10]   回应“权利泛化”的挑战 [J].
陈景辉 .
法商研究, 2019, 36 (03) :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