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旱地小麦品种聚类分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16
作者
周吉 [1 ,2 ]
徐萍 [2 ]
李国强 [2 ,3 ]
柴守玺 [1 ]
张正斌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3] 河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小麦; 水地; 旱地;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减少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34份在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旱薄地、旱肥地、水肥地及水旱兼用型小麦材料,以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组,第Ⅰ组是节水高产型品种,可作为高产型亲本;第Ⅱ组耐旱性强的旱薄地品种,可作为改良耐旱性状的亲本材料;第Ⅲ组在旱作条件下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有效分蘖多,株高适中,单株粒重、千粒重大,是较为理想的节水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研究表明,中国小麦育种已经从耐旱潜力的挖掘转向了节水高产潜力的挖掘,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是现代育种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J].
王林海 ;
王晓伟 ;
詹克慧 ;
马东钦 ;
许兰杰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4) :186-191
[2]   小麦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J].
张娟 ;
谢惠民 ;
张正斌 ;
徐萍 ;
不详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5, (03) :231-238
[3]   133份小麦亲本材料氮磷利用效率的聚类分析 [J].
李艳 ;
董中东 ;
崔党群 ;
陈磊 ;
徐书果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1) :76-78+87
[4]   半干旱地区抗旱作物的育种方向和策略 [J].
熊友才 ;
李凤民 .
生物学通报, 2004, (03) :4-6
[5]   春性硬粒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J].
张学智 ;
魏芝 ;
杨珍 .
作物品种资源, 1998, (04) :15-16+19
[6]   宁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主成份分析 [J].
沈强云 ;
许志斌 ;
张宁文 ;
王承莲 .
宁夏农林科技, 1997, (04) :8-11
[7]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选择上几个问题的研究 [J].
孙家柱,王卫红,田立平,尹俊玉,陈强生 .
北京农业科学, 1995, (01) :26-29
[8]   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 [J].
方先文,曹阳,熊恩惠,蔡士宾,朱伟 .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04) :14-16
[9]  
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M]. 科学出版社 , 张正斌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