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

被引:11
作者
赵华甫 [1 ]
张凤荣 [1 ]
王茹 [2 ]
宋伟 [3 ]
孟媛 [1 ]
李佳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2]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土地整理; 目标; 内容; 模式选择;
D O I
10.13758/j.cnki.tr.2008.02.026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土地整理则是以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二者在目标、内容等方面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土地整理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楔入点和重要工作平台。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新农村建设对于土地整理的新要求;并据此就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目标、原则、内容和模式选择等提出思路,为今后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土地整理 [J].
樊闽 ;
贾文涛 .
中国土地, 2006, (03) :11-13
[2]   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浅谈土地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J].
张平 .
国土资源通讯, 2006, (05) :41-43
[3]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J].
魏秀菊 ;
胡振琪 ;
何蔓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1) :127-130
[4]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李炳坤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11) :4-9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J].
胡恒松 .
北方经济, 2005, (15) :16-19
[6]   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 [J].
付梅臣 ;
胡振琪 ;
吴淦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6) :54-58
[7]   土地,应从开发转向整理 [J].
张凤荣 .
中国土地, 2005, (04) :23-24
[8]   中国现阶段后备耕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分析 [J].
张迪 ;
张凤荣 ;
安萍莉 ;
刘黎明 .
资源科学, 2004, (05) :46-52
[9]   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和农民参与 [J].
蔡运龙 .
中国土地, 2004, (08) :21-21
[10]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J].
王万茂 ;
张颖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