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态与城市衰落——生态民俗视角下的近代淮安

被引:2
作者
王娜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 淮阴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关键词
近代淮安; 生态环境; 人文环境; 社会心态; 非良性循环;
D O I
10.13370/j.cnki.fs.2015.05.010
中图分类号
K29 [地方史志];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83001 ;
摘要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和社会支撑体系,生态民俗观关照下的城市研究以市民日常生活及其习俗传统为着眼点,通过对生态系统、人文环境与社会心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来审视近代城市衰落的过程。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近代淮安城市衰落的起点,引发了民俗生态链条上的相应变化。清末淮河水系混乱致运河淤塞,淮安的漕运中枢地位动摇,区位优势丧失。频繁的灾害、贫困的生活使得区域社会心态失衡,民众心理趋向消极、保守和宿命,城市发展失去精神动力。环境、社会、心态的非良性循环民俗生态链体现了淮安城市衰落的本质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光绪淮安府志.[M].(清) 孙云锦; 修.方志出版社.2010,
[12]  
乾隆淮安府志.[M].(清) 卫哲治等; 修.方志出版社.2008,
[13]  
淮安河下志.[M].王光伯; 原辑##(清) 李元庚; 著.方志出版社.2006,
[14]  
生态民俗学.[M].江帆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5]  
中国人口史.[M].曹树基著;葛剑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6]  
中国近代流民.[M].池子华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7]  
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8]  
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邹逸麟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19]  
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M].周魁一等 注释.中国书店.1990,
[20]  
中国沿海港口城市.[M].胡序威;杨冠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