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道路施工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小型兽类及鸟类生境利用的影响

被引:44
作者
戴强 [1 ]
袁佐平 [2 ]
张晋东 [1 ]
杨勇 [3 ]
张明 [3 ]
张强 [3 ]
顾海军 [1 ]
刘志君 [1 ]
蹇依 [4 ]
王跃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若尔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管理局
[4] 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道路施工; 高寒湿地; 鸟类; 兽类; 生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考察道路和道路施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野生动物的影响,我们在穿过若尔盖湿地的2条道路两侧,对距道路不同距离的小型兽类和鸟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型兽类调查深度距离公路800m,鸟类调查深度距离公路400m。施工中的国道213线路两侧黑唇鼠兔(Ochotonacurzoniae)洞穴高密度区域离道路更远,在道路两侧400m处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距离道路10m处的密度;而在正常运营中的省道209线两侧,其洞穴密度在200m处达到最高值,与其他距离的洞穴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论在国道213线还是省道209线,道路对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洞穴分布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正常运营的省道209线两侧,高原鼢鼠土堆密度最高区域为距离道路100m处;而施工的道路两侧高原鼢鼠土堆密度最高区域则出现在距离道路10m处,第二高峰出现在距离道路400m处。雀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的分布均呈现距离道路越远密度越高的趋势,但是只有距离道路400m处雀形目鸟类的密度显著高于50m与200m处;距离道路不同距离的样线中隼形目鸟类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施工中的道路对黑唇鼠兔的影响区域比正常运营的道路更宽,其公路效应域达到400m,400m的调查深度对鸟类尤其是隼形目鸟类来说可能还略有不足。但是,根据此深度的调查可以确定施工中的国道213线雀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的公路效应域宽度大于400m。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动态遥感监测 [J].
雍国玮 ;
石承苍 ;
邱鹏飞 .
山地学报, 2003, (06) :758-762
[2]   道路对陆栖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影响 [J].
胡忠军 ;
于长青 ;
徐宏发 ;
王淯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433-437
[3]   鼠害治理条件下鼠类群落变动的生态过程 [J].
张堰铭 ;
樊乃昌 ;
王权业 ;
景增春 .
兽类学报, 1998, (02)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