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101
作者
郑成岩 [1 ]
于振文 [1 ]
马兴华 [1 ]
王西芝 [2 ]
白洪立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耗水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128.0mm和246.4mm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底水和拔节水分别灌溉60mm处理(W2)在两个生长季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2005—2006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2006—2007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分别占农田耗水量的47.32%、23.04%和29.64%;与不灌水处理(W0)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W2处理最高,分别达8241.59kghm-2和84.18%。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使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增加,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均降低,以土壤供水量所占比例降低最大。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底水和拔节水各60mm的灌溉量为最优。在小麦生长季降雨量为246.4mm条件下,仅灌60mm底水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其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高于底水和拔节水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450 / 14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1]   黄淮海中部地区作物水分胁迫和干旱研究结果 [J].
安顺清 ;
朱自玺 ;
吴乃元 ;
焦仪珍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2)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