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42
作者
李昆 [1 ,2 ]
刘方炎 [1 ,2 ]
杨振寅 [3 ]
孙永玉 [1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2] 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定位研究站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现状; 趋势;
D O I
10.13348/j.cnki.sjlyyj.2011.04.005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红河、怒江和澜沧江等流域中、上游地区。该区域气候干热、植被稀少、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我国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极为困难的区域。文中通过回顾其植被恢复历程,对现有植被演变过程、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方法、植物逆境适应保护机制研究及其适宜树种筛选与引种、植被恢复与特色资源培育利用等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总结了数十年来植被恢复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阐述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加速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干热河谷地区及其所在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西南地区森林"双增"目标的重要保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21]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初步研究 [J].
杨忠 ;
张建辉 ;
徐建忠 ;
罗辑 ;
张信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S1) :1-6+34
[22]   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 [J].
钟祥浩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3) :376-383
[23]   元谋干热河谷引种造林试验及树种选择研究 [J].
周蛟 ;
马焕成 ;
胥辉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0, (02) :78-84
[24]   元谋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变迁探讨 [J].
张建平 ;
王道杰 ;
王玉宽 ;
文安邦 .
地理科学, 2000, (02) :148-152
[25]   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蒸腾作用研究 [J].
李昆 ;
曾觉民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3) :25-31
[26]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树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旱性关系 [J].
李昆 ;
曾觉民 ;
赵虹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1) :106-110
[27]   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的土壤退化及旱地农业研究 [J].
何毓蓉 ;
黄成敏 ;
杨忠 ;
张信宝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7, (01) :57-61
[28]   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薪炭林树种选择营造技术及经营模式研究综述 [J].
伍聚奎,周蛟 .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6, (04) :191-204
[29]   元谋干热河谷薪炭林造林技术及效益研究 [J].
杨成源,王长福,张明友,周蛟 .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6, (04) :236-248
[30]   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的第四纪植被演化 [J].
周麟 .
山地研究, 1996, (04) :239+340+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