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40
作者
庄子慧 [1 ]
何丽 [2 ]
郭云昌 [3 ]
裴晓燕 [3 ]
付萍 [3 ]
王晓英 [4 ]
机构
[1] 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3]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4]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D O I
10.13590/j.cjfh.2013.03.017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食源性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收集的238株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和细孢毒素K基因是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至少携带一个毒力基因的菌株达到检出菌总数的87.4%;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8.8%、90.2%、99.6%、87.1%,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0.4%和5.4%。结论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蜡样芽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差,不应作为经验用药和预防用药。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死亡案例分析
    王洋
    周帼萍
    [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23 (02) : 191 - 194
  • [2] 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张昕
    王子军
    冉陆
    [J]. 疾病监测, 2010, 25 (05) : 406 - 409
  • [3] 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部分致病基因的鉴定及毒力评价
    杨媛
    陈庆森
    吴海清
    [J]. 食品科学 , 2009, (22) : 236 - 239
  • [4] 几种芽胞杆菌溶血素BL基因及其溶血素的检测
    王利国
    王琦
    齐俊生
    付学池
    梅汝鸿
    [J]. 微生物学杂志, 2007, (03) : 21 - 23
  • [5]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污染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周帼萍
    袁志明
    [J]. 食品科学, 2007, (03) : 357 - 361
  • [6] 昆明地区五类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生物学、血清学及其药物抗性的调查
    张经访
    李晓亮
    [J].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89, (03) : 44 - 48
  • [7] Toxin profi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acillus cereus in Sunsik
    Chon, Jung-Whan
    Kim, Jong-Hyun
    Lee, Sun-Jin
    Hyeon, Ji-Yeon
    Seo, Kun-Ho
    [J]. FOOD MICROBIOLOGY, 2012, 32 (01) : 217 - 222
  • [8] Identification of emetic toxin producing Bacillus cereus strains by a novel molecular assay
    Ehling-Schulz, M
    Fricker, M
    Scherer, S
    [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4, 232 (02) : 189 - 195
  • [9] 现代卫生微生物学.[M].郁庆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