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

被引:73
作者
陈雯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独生子女死亡家庭; 政策建构; 能动性;
D O I
10.15993/j.cnki.cn35-1198/c.2012.02.004
中图分类号
C924.21 [人口政策与制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计划生育政策负的外部性效应,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出现成为社会学与人口学广泛关注的话题。因而,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弥补这一问题,亦成为当前制度构建研究过程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以往的研究当中,从制度角度出发,提倡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成为主要的思路和讨论点。文章认为,这种制度建构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臆造,因而其政策内容并不能切实地满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真实需求。文章认为,原有的思路是将这类群体作为一个绝对弱势的受动体,而现实生活当中,他们具备自我拯救,摆脱困境的意愿及行动,这是个体的能动性特征。而通过分析他们的行动或者能动性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需求动向,建立自下而上的扶助政策。这种思路才能有效地实现原有的政策目的,从而更好地弥补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的外部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独生子女家庭丧子概率的测算 [J].
姜全保 ;
郭震威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6) :28-32+95
[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原理 [J].
周长洪 .
人口与经济, 2008, (06) :27-31
[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广东模式 [J].
翟振武 .
南方人口, 2008, (02) :9-14
[4]   一种独生子女数量间接估计方法 [J].
杨书章 ;
王广州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4) :58-64+96
[5]   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分析 [J].
潘金洪 .
西北人口 , 2006, (05) :17-20+24
[6]   走进“围城”的独生子女:概念、规模与质疑 [J].
风笑天 .
江苏社会科学, 2005, (03) :199-204
[7]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J].
李建民 .
人口研究, 2004, (06) :2-18
[8]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 [J].
原新 .
人口研究, 2004, (05) :48-54
[9]   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问题 [J].
陈波 ;
卢志强 ;
洪远朋 .
社会科学研究, 2004, (02) :33-37
[10]   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家庭结构 [J].
郭志刚 ;
刘金塘 ;
宋健 .
中国人口科学, 2002,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