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的肥力现状及施肥和利用方式的影响

被引:64
作者
曾希柏 [1 ]
李菊梅 [2 ]
徐明岗 [2 ]
高菊生 [2 ]
孙楠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肥力; 施肥; 利用方式;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6.03.005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壤旱地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十分重要的土壤类型,其酸性较强,pH值一般在6.0以下、交换性酸含量在4.4 cmol(+)kg-1以上;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普通旱地含量通常在20g kg-1以下;养分含量不高,全氮和全磷含量通常在1.0g kg-1左右、速效磷含量一般在10mg kg-1甚至5mg kg-1以下、速效钾含量大多低于100mg kg-1。施肥是影响红壤旱地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红壤肥力的提高;而利用方式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施肥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根据红壤旱地的肥力现状及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应加强养分平衡与流失规律、土壤性质调控与改良、高效利用与管理模式以及长期定位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34 / 4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红壤旱地施用氮磷钾肥对不同作物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J].
李志玉 ;
郭庆元 ;
涂学文 .
土壤肥料, 2002, (02) :22-24
[2]   红壤旱地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效果 [J].
荣湘民 ;
蒋健容 ;
朱红梅 ;
刘强 ;
张富强 ;
刘觉民 ;
岳振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453-456
[3]   红壤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演变 [J].
吴蔚东 ;
张桃林 ;
高超 ;
孙波 ;
彭补拙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1, (03) :285-294
[4]   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J].
水建国 ;
柴锡周 ;
张如良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33-36
[5]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赵其国 ;
徐梦洁 ;
吴志东 .
土壤学报, 2000, (04) :433-442
[6]   红壤旱地几种耕作制度的土壤培肥效应 [J].
叶方 ;
黄国勤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503-508
[7]   红壤酸化及其防治 [J].
曾希柏 .
土壤通报, 2000, (03) :111-113+145
[8]   红壤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 [J].
王兴祥 ;
张桃林 ;
张斌 .
生态学报, 1999, (03) :47-53
[9]   湘南红壤地区土壤肥力现状及其退化原因 [J].
曾希柏 ;
刘国栋 ;
苍荣 ;
刘更另 ;
张铁钢 ;
肖增琪 ;
李光卫 .
土壤通报, 1999, (02) :13-16
[10]   红壤丘陵区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评价 [J].
秦明周 .
山地学报, 1999, (01)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