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19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刘建军
王得祥
康博文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封育; 油松种群; 动态特征; 立地条件;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140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油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封育年限油松种群的高度、径级、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预测种群密度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种群的生长发育明显不同。种群个体高度以2~4 m和6~8 m占优势,胸径以0~2 cm的小径阶和>20 cm的大径阶占较大比重;在各封育系列中,种群的密度中、大级出现几率较大。在封育45年前,种群的年龄结构中大树所占比例最大;45年后,小树和幼苗则较多,但种群弱小个体大量死亡。本区天然林保护年限最短应确定为45年。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陕北气候变化与生态植被变迁 [J].
鲁渊平 ;
杜继稳 ;
梁生俊 ;
袁君健 .
生态学杂志, 2005, (01) :53-57
[2]   受干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分组成及冠层结构特征 [J].
陈高 ;
代力民 ;
周莉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116-120
[3]   黄龙山林区油松林封育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J].
侯琳 ;
雷瑞德 ;
康博文 ;
王得祥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7) :1165-1172
[4]   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J].
张文辉 ;
王延平 ;
康永祥 ;
刘祥君 .
生态学报, 2004, (01) :41-47
[5]   影响天然林下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林分因子的研究 [J].
雷相东 ;
唐守正 ;
李冬兰 ;
陈宝升 ;
张则路 .
生态学杂志, 2003, (03) :18-22
[6]   封山育林后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J].
杨逢建 ;
赵则海 ;
付玉杰 ;
祖元刚 ;
李弘 .
植物研究, 2002, (04) :503-507
[7]   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年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J].
杨心兵 ;
覃逸明 ;
刘胜祥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209-213
[8]  
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作用.[J].王永安.世界林业研究.2000, 03
[9]   刺五加种群生态学的研究Ⅰ.刺五加的种群结构 [J].
祝宁 ;
臧润国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2) :113-119
[10]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动态研究 [J].
梁士楚 .
生态学报, 1992, (01) :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