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阔叶林植被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53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开封,上海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被动态; 演替; 更新; 恢复和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是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来 ,中国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对常绿阔叶林的区系成分、物种组成、外貌和结构、动态以及作为生态系统成员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在四川缙云山、浙江天童山、广东省鼎湖山和黑石顶、云南哀牢山、福建武夷山逐步形成了中国各具区域特色的常绿阔叶林研究基地 ,为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方面 ,研究内容从研究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组成变化、结构动态及模型逐步向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展 ,但对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动态、生理生态和群落演替机理等方面深入不够。在常绿阔叶林的更新动态研究方面 ,不但进行了通过研究种子雨和种子库的动态、种子的萌发、幼树生长的时空动态研究群落的更新 ,而且还通过研究林窗的形成、特征及其在森林动态中的作用来研究群落的更新 ,还进一步通过对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更新植株的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来解释群落更新的原因。在常绿阔叶林退化和恢复重建研究方面 ,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各种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恢复过程等 ,并将已有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即是以前
引用
收藏
页码:1769 / 17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0 条
[71]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一种系统动力学模型 [J].
李兴东 ;
宋永昌 .
生态学报, 1993, (03) :287-290
[72]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的同期发生演替及其模型预测 [J].
熊利民 ;
钟章成 .
生态学报, 1991, (01) :49-53
[73]   中国北亚热带次生森林植被的特征分析 [J].
安树青 ;
赵儒林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2) :323-331
[74]   千岛湖地区阔叶次生林群落学特征初步研究 [J].
陈煜初 ;
童修耀 ;
王忠仁 ;
赖云 ;
江刘其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9, (02) :50-56
[7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马氏链模型 [J].
阳含熙 ;
潘愉德 ;
伍业钢 .
生态学报, 1988, (03) :211-219
[76]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 [J].
彭少麟 .
广西植物, 1987, (01) :67-72
[77]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Ⅳ、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J].
王伯荪 ;
彭少麟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1) :31-38
[78]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Ⅱ.物种联结性 [J].
王伯荪 ;
彭少麟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4) :29-37
[79]   辽东山地“乱石窖”植被演替规律的初步研究 [J].
董厚德 ;
唐炯炎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65, (01) :117-130
[80]   南京灵谷寺森林现况的分析 [J].
曲仲湘 ;
文振旺 ;
朱克貴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52, (01) :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