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带膜还田腐解特征研究

被引:20
作者
卢秉林
车宗贤
包兴国
胡志桥
张久东
杨文玉
李全福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河西绿洲灌区; 带膜还田; 玉米秸秆; 腐解特征;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07.018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带膜还田时的腐解规律,采用尼龙网袋法,对不同带膜还田模式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进行研究,旨为当地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是影响当地玉米秸秆腐解的主要因素,经过180 d腐解后,各还田处理秸秆的腐解率均在50%以上,其中翻压处理的腐解率(67.5%~76.0%)高于覆盖处理(50.5%~59.0%),而且腐解主要发生在还田后的30~120 d。秸秆在还田前期(前60 d)会与作物争夺土壤氮素,但是在还田后期会释放一定氮素,而且翻压和粉碎还田释放的氮素要高于覆盖和整株还田。从秸秆完全腐解的预测时间看,整株半量翻压、整株半量覆盖、粉碎半量翻压、粉碎全量翻压、粉碎半量覆盖和粉碎全量覆盖处理分别需要247、326、212、227、277和299 d才能完全腐解,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实行带膜还田前景广阔,而且翻压优于覆盖,粉碎优于整株,半量优于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262 / 126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及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J].
张亚丽 ;
吕家珑 ;
金继运 ;
李书田 ;
陈占全 ;
高旭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307-314
[2]   油菜秸秆还田腐解变化特征及其培肥土壤的作用 [J].
胡宏祥 ;
程燕 ;
马友华 ;
于学胜 ;
项金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03) :297-302
[3]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J].
戴志刚 ;
鲁剑巍 ;
李小坤 ;
鲁明星 ;
杨文兵 ;
高祥照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6) :272-276
[4]   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时连辉 ;
韩国华 ;
张志国 ;
刘登民 ;
王清萍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113-117
[5]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 [J].
王旭东 ;
陈鲜妮 ;
王彩霞 ;
田霄鸿 ;
吴发启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252-257
[6]   少免耕对小麦/玉米农田玉米还田秸秆腐解的影响 [J].
江晓东 ;
迟淑筠 ;
王芸 ;
宁堂原 ;
李增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247-251
[7]  
Wheat straw burning and its associated impacts on Beijing air quality[J]. LI LingJun1, WANG Ying2, ZHANG Qiang3, LI JinXiang1, YANG XiaoGuang1 & JIN Jun2 1 Bei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044, China;2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Space and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3)
[8]   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和褐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J].
谭德水 ;
金继运 ;
黄绍文 ;
高伟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1) :106-112
[9]   农作物秸秆在循环经济中的综合利用 [J].
张晓文 ;
赵改宾 ;
杨仁全 ;
王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S1) :107-109
[10]   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的改良效应及其机制 [J].
詹其厚 ;
袁朝良 ;
张效朴 .
土壤学报, 2003, (03) :4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