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寨空间到村寨博物馆——贵州村寨博物馆的文化保护实践

被引:24
作者
杨正文
机构
[1]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关键词
村寨空间; 村寨博物馆; 文化保护; 研究;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08.03.01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贵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本土化的探索,"村寨/露天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以村落为单位的文化保护实践,与后来从国外引进的"生态博物馆"以及目前国家所倡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把握住了文化保护的主体性。对这一已有20多年时间的文化保护实践项目的样本考察表明,村寨博物馆其实也是一种新农村建设运动。当一个传统的村落空间被置于博物馆话语之下时,村民便开始了一种"破冰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建构之旅。因此,哪怕是一个目标旨在文化保护的项目,也是一种不同于当地文化的异质文化传通,是一种文化资本与社会力量的介入,它终究成为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甚至成为颠覆村落社会秩序的发动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郎德寨苗族的传统美德 [J].
吴正光 .
贵州民族研究, 1997, (01) :61-63
[2]   贵州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开发 [J].
吴正光 .
古建园林技术, 1996, (01) :41-44
[3]   谈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建设 [J].
吴正光 ;
庄嘉如 .
中国博物馆, 1985, (01) :71-73
[4]   在贵州发展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设想 [J].
吴正光 ;
庄嘉如 .
贵州民族研究, 1983, (04) :29-31
[5]  
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1986,
[6]  
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M].李小云; 赵旭东; 叶敬忠;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  
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M].乔健[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薛晓源;曹荣湘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  
传统的发明.[M].(英)E.霍布斯鲍姆(E.J.Hobsbawn);(英)T.兰格(TerenceRanger)著;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
[10]  
民族旅游的社会学研究.[M].吴晓萍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