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

被引:129
作者
刘海猛 [1 ,2 ]
方创琳 [1 ,2 ]
李咏红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公司水生态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耦合魔方;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近远程耦合; 复杂性科学; 可持续发展; 人地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83001 ;
摘要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一环,面对新时代全球尺度的远程联系、时空压缩与社会经济重构,传统的研究框架急需转型和升级。借鉴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远程耦合和星球城市化等理论,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出发,首先解析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内涵,进而从空间、时间、表象和组织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个解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分析框架——"耦合魔方(CHNC)",并论述了其概念、内涵、演化规律和分析框架:魔方中的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通过各种"耦合线"相互联系与作用,形成一个彼此嵌套、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魔方的旋转代表了不同地域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非线性耦合作用,系统通过不断能量交换,产生临界相变与整体涌现性,长期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耦合魔方"包括近远程耦合、近远期耦合、组内间耦合和显隐性耦合,共四个维度,八种类型。重点剖析了远程、远期、组间和隐性耦合的科学内涵、研究方法与典型案例,并形成更具普遍意义的人地关系耦合矩阵。"耦合魔方"为揭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演化和机理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拓展了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分析维度,为面向人类福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489 / 150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6 条
[1]  
再论可持续性科学:新形势与新机遇[J]. 周兵兵,马群,邬建国,胡国华,毛德华,曾小箕,郭杰,房学宁,刘宇鹏,吕立刚.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2]   新时代地理复杂性的内涵 [J].
宋长青 ;
程昌秀 ;
史培军 .
地理学报, 2018, 73 (07) :1204-1213
[3]   1950–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与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英文) [J].
刘海猛 ;
方创琳 ;
苗毅 ;
马海涛 ;
张蔷 ;
周强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8, 28 (07) :919-936
[4]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究 [J].
邓祥征 ;
丹利 ;
叶谦 ;
王兆华 ;
刘宇 ;
张雪艳 ;
张帆 ;
祁威 ;
王国峰 ;
王佩 ;
白羽萍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04) :405-413
[6]   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理论方法研究 [J].
毛汉英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08-619
[7]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J].
刘海猛 ;
方创琳 ;
黄解军 ;
朱向东 ;
周艺 ;
王振波 ;
张蔷 .
地理学报, 2018, 73 (01) :177-191
[8]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J].
傅伯杰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1) :1-7
[9]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7, 72 (11) :1923-1932
[10]   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认知分析的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识别 [J].
韩晓佳 ;
王亚娟 ;
刘小鹏 ;
叶均艳 ;
温胜强 .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 (09) :3061-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