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11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北西(西)向断裂; 构造样式; 油气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地震等资料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众多的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平面上,这些断裂带自北向南成排成带展布,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构造格局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控制着褶皱带的走向和发育;剖面上,这些断裂表现为上、下“两层楼”式结构,分别控制着上、下第三系的沉积与演化。研究表明,北西(西)向断裂带对区内油气的聚集与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①烃源岩的展布明显受北西(西)向断裂的控制;②形成多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样式,圈闭类型以与逆断层有关的断背斜和断块型构造圈闭为主;③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遮挡物。可见,北西(西)向断裂带对本区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J].
周建勋 .
地球学报, 2005, (02) :151-156
[2]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J].
郑孟林 ;
李明杰 ;
曹春潮 ;
张军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4) :315-318+323
[3]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J].
高先志 ;
陈发景 .
地球科学, 2002, (06) :757-762
[4]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J].
薛光华 ;
杨永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2) :141-146
[5]   柴达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新数据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朋武 ;
崔军文 ;
高锐 ;
李莉 .
地球学报, 2001, (06) :563-568
[6]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张明利 ;
由福报 ;
张兵山 ;
骆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2) :36-39+11
[7]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J].
范连顺 ;
王明儒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1) :43-49
[8]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地区地质构造演化 [J].
罗梅 ;
贾疏源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4) :56-64
[9]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区的划分 [J].
宋建国 ;
廖健 .
石油学报, 1982, (S1) :14-23
[10]  
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A].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1999,